簡易的耳穴療法
重拾健康易耳穴療法
比起濫用止痛藥物
我們有更好的面對方式
用非侵入性的穴位療法
自我調理亞健康問題
耳穴療法的簡史
耳穴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,傳統耳穴療法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。
《 黃帝內經• 靈樞》中首次提出耳穴診治疾病的原理。
《 陰陽十一脈灸經》書中有耳脈記載。
最著明的清代醫學家張筱衫《 推拿要訣》,詳細記載望耳廓診病,并印製世界第一張耳背穴位圖,對後人影嚮極大。
1956年法國醫學博士諾基爾提出了42個耳穴點的耳穴圖及倒置胚胎的耳穴分布規律。
首此提出「倒置胚胎」學說 是由法國醫學博士保羅• 諾基爾於1950年得益於一個臨床案例。
經絡學說
經絡屬於人體氣血循環系統的通道,經氣流通使人體各臟腑器官的活動能互相配合、 互相影響,在耳上構成一個網絡,從而將耳與全身有機地聯系在一起。
心痛在心區
咳嗽在肺區
肝痛在肝區
胃痛在胃區
陽萎在腎區
婦科在子宮區
痔在直腸區
不寐(失眠)在神門
神經型態分布學說
耳廓分佈有豐富的神經,如來自脊髓頸叢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,或是來自腦神精的顳神經、 面神經、 迷走神經... 等,這意味著耳廓與內臟、 腺體之間有密切相關,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。
生物全息理論學說
人體的臟腑器官在耳這個全息胚上有相對應的位區,通過觀察耳部某些精確位置,可以用之對應臟腑器官的生理病理變化。
耳穴療法還有其它學說,如生物控制論學說、 神經反射學說、 生物電學說、 調整免疫功能學說、 機體應激反應學說... 等,總之,耳是人體健康的鏡子。
穴位功能取穴
如風溪穴有祛風止癢之功效,故皮膚瘙養、 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可取之。
枕區有鎮靜止暈的作用,頭暈、 暈車 暈船可取之。
耳尖、尖屏有退熱功效,發熱常選取二區。
觀耳、觸耳查健康
雙耳為腎之竅,更是「宗脈之所聚」,在耳廓上分部有全身臟器和肢體的反應點,人體內部臟腑的虛實、氣血的盛衰、 津液的盈虧以及疾病的輕重順逆,都能通過這些反應點表現在耳朵上,使耳成為監測人體功能的「顯示器」°
除了望診外,觸診也是耳診療的重要組成部分,他是透過觸摸按壓,分辨耳部溫、 涼、 潤、 燥、軟、硬、腫脹、包塊以及患者對按壓的反應(如疼痛、喜按、 拒按等)以判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。
耳穴定位與主治
耳的分佈規律:
1.耳垂→面部
2.對耳屏→頭腦;神經系統
3.輪屏切迹→腦幹
4.耳甲腔→胸腔
5.耳甲艇→腹腔
6.對耳輪→軀幹;運動系統
7.耳舟→上肢
8.對耳輪上腳→下肢
9.屏間切迹→內分泌
10.耳屏→咽喉;內鼻;鼻咽部
11.屏上切迹→外耳
12.耳輪腳→膈肌
13.對耳輪下腳→臀部;坐骨神經
14.三角窩→盆腔;內生殖器
耳穴命名規律:
重拾健康易耳穴療法
比起濫用止痛藥物
我們有更好的面對方式
用非侵入性的穴位療法
自我調理亞健康問題
耳穴療法的簡史
耳穴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,傳統耳穴療法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。
《 黃帝內經• 靈樞》中首次提出耳穴診治疾病的原理。
《 陰陽十一脈灸經》書中有耳脈記載。
最著明的清代醫學家張筱衫《 推拿要訣》,詳細記載望耳廓診病,并印製世界第一張耳背穴位圖,對後人影嚮極大。
1956年法國醫學博士諾基爾提出了42個耳穴點的耳穴圖及倒置胚胎的耳穴分布規律。
首此提出「倒置胚胎」學說 是由法國醫學博士保羅• 諾基爾於1950年得益於一個臨床案例。
經絡學說
經絡屬於人體氣血循環系統的通道,經氣流通使人體各臟腑器官的活動能互相配合、 互相影響,在耳上構成一個網絡,從而將耳與全身有機地聯系在一起。
心痛在心區
咳嗽在肺區
肝痛在肝區
胃痛在胃區
陽萎在腎區
婦科在子宮區
痔在直腸區
不寐(失眠)在神門
神經型態分布學說
耳廓分佈有豐富的神經,如來自脊髓頸叢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,或是來自腦神精的顳神經、 面神經、 迷走神經... 等,這意味著耳廓與內臟、 腺體之間有密切相關,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。
生物全息理論學說
人體的臟腑器官在耳這個全息胚上有相對應的位區,通過觀察耳部某些精確位置,可以用之對應臟腑器官的生理病理變化。
耳穴療法還有其它學說,如生物控制論學說、 神經反射學說、 生物電學說、 調整免疫功能學說、 機體應激反應學說... 等,總之,耳是人體健康的鏡子。
穴位功能取穴
如風溪穴有祛風止癢之功效,故皮膚瘙養、 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可取之。
枕區有鎮靜止暈的作用,頭暈、 暈車 暈船可取之。
耳尖、尖屏有退熱功效,發熱常選取二區。
觀耳、觸耳查健康
雙耳為腎之竅,更是「宗脈之所聚」,在耳廓上分部有全身臟器和肢體的反應點,人體內部臟腑的虛實、氣血的盛衰、 津液的盈虧以及疾病的輕重順逆,都能通過這些反應點表現在耳朵上,使耳成為監測人體功能的「顯示器」°
除了望診外,觸診也是耳診療的重要組成部分,他是透過觸摸按壓,分辨耳部溫、 涼、 潤、 燥、軟、硬、腫脹、包塊以及患者對按壓的反應(如疼痛、喜按、 拒按等)以判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。
耳穴定位與主治
耳的分佈規律:
1.耳垂→面部
2.對耳屏→頭腦;神經系統
3.輪屏切迹→腦幹
4.耳甲腔→胸腔
5.耳甲艇→腹腔
6.對耳輪→軀幹;運動系統
7.耳舟→上肢
8.對耳輪上腳→下肢
9.屏間切迹→內分泌
10.耳屏→咽喉;內鼻;鼻咽部
11.屏上切迹→外耳
12.耳輪腳→膈肌
13.對耳輪下腳→臀部;坐骨神經
14.三角窩→盆腔;內生殖器
耳穴命名規律: